据IDC预测,预计到2023年,5G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会达到26%,出货量超过4亿部。5G之外,折叠屏手机也备受关注,前有三星发布Galaxy Fold折叠屏手机,后有华为发布的Mate X。而大佬对垒外,LG、TCL、OPPO、努比亚等品牌,也发布出关于折叠屏手机的消息。
从硬板砖到超薄屏、柔性折叠屏,从模拟转数字、功能机转智能机,从1G到5G,又一次开启了技术带动的从改变生活向改变社会的转型。手机在指尖不断进化,其背后既有通讯技术变革的推动,也离不开材料技术的加持。
手机迎来新革命,新材料行业厉兵秣马
需要“弯”的不仅只有屏幕。
迎接“技术期货”变“现”狂欢前,材料硬件也需要完成自己的“新陈代谢”。
以折叠屏手机为例,要“掰弯”这块屏幕绝非易事。
按照现阶段国内的技术水平,柔性AMOLED屏良率或在一半以下,可折叠屏良率或在20%上下。同时,散热、续航、运行流畅、厚度等问题不解决,也将让习惯了智能手机优质体验的用户“一下回到解放前”,这不仅有悖于奥卡姆剃刀定律,同时也将因为用户不买账而出局。
5G技术也面临着同样的“屏”颈。与4G相比,信号传输是5G关键的瓶颈之一。是否有低损耗、3D可折弯、高介电常数甚至散热性能好的材料,直接影响整机的吞吐量,影响手机数据传输的速度。
新革命需要更多优质的材料供应商。
“万物互联意味着整个产业链都在为5G时代的到来做准备。”作为电子产品粘接材料的提供商,从事高端电子功能胶膜生产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、杜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忠辉已经开始摩拳擦掌。“5G带来的是热量的问题,屏幕效率的新挑战,一旦手机速度越来越快,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热量,热量一多,手机就会出现卡顿,同时,还需要解决信号被放大后面临的信号干扰问题,我们这些细分领域就需要提供具有更高导热散热性能、屏蔽效率更高的胶带产品,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小微企业的努力方向。”
杜睿主要从事特种胶黏制品的研发、生产和经营,主导产品为双面胶带、高净化PET胶带、高净化保护膜、光学防爆膜、光学功能性薄膜等,其广泛应用于通讯、光电、汽车、显示面板、电子、电器等行业和领域。
瞄准材料研发痛点市场,中国“智”造揽下“瓷器活”
对企业来说,想享受这一波“工业革命”红利,必须要先赢得挑战。
“关于5G领域的材料,以手机为例,另一个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功能材料,包括电子屏蔽材料和散热材料,特别是到了5G时代手机后壳非金属化之后,手机的功率是增大的,不管是石墨烯还是主动散热,整个的散热体系都需要改变。”新材料在线联合创始人、寻材问料CEO聂雷表示。
手机盖板下面的方寸之地,是包括杜睿在内的电子功能材料企业隐形战场,其中“薄”就是持久的课题,没有最薄,只有更薄。
“薄的概念是什么呢,就是你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分之一,就做到这种程度,贴合石墨烯等散热材料后,就能快速导热,就不会出现卡机。” 周忠辉打了个比方。据他介绍,传统胶带行业都是在基材上面进行简单涂布加工,用在光学领域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。从2012年开始,他们就开始引进专业人才,针对高净化精密涂布下苦工夫钻研,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,最终实现了“大跳跃”。“原来这个市场都是被日本垄断的,现在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,拿下了这个细分市场。”
以人工散热石墨胶带系列为例,行业初期都是被日东、3M等国际品牌所垄断,国内关联企业一直收高成本之苦,杜睿通过刻苦专研,成功攻克0.005mm的超薄单双面胶带的技术和工艺难关,实现从国产替代化,为国内人工石墨企业节省50%以上的成本。同时,随着NFC及无线充电的普及,杜睿一直紧跟业内趋势,进一步实现了0.0035mm超薄双面胶的量产化,在更薄的道路上不断前行。
如今,在中国光学精密涂胶行业,杜睿在PU(聚氨酯)、亚克力胶过程及出货保护膜、光学OCA及防爆膜、声学胶膜、超薄遮光胶带、散热、导电EMI胶带等产品和技术上都有布局。而前三个领域内,杜睿的行业地位更是处在不断上升的阶段。今年,企业预计能达到1.5亿元的营收。
蓝海市场大有可为,需求满足是市场“硬通货”
万物互联将重塑整个商业世界。
“迎接5G时代,当前小型化、超薄化、全面屏的形态趋势,让终端对支撑材料提出了更高要求,一旦基础性研究的成果适时的满足终端对材料方面差异化的需求,那将迅速占领市场。”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特聘教授袁涛说。
周忠辉坚信,屏幕是未来世界不可或缺一部分,而正是新材料大有可为的领域,杜睿依靠自身不断的研发投入,持续的工艺革新,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。OLED作为下一世代的显示技术,国内以BOE、天马、华星光电、维信诺为代表的企业已经规划投入超过1500亿元,未来OLED显示屏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和应用市场都将在中国。杜睿通过与上述龙头企业的紧密合作,在OLED屏中配套上保、下保、下支撑膜、UV减粘膜、3D出货膜、EMI等材料,也将秉承“立志打造民族胶带第一品牌”的愿景,为中国OLED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“虽然目前,日本和韩国还在这些领域处于优势位置,但是如果我们反应速度快,这个机会相对来说就是均等的,而且在中国办企业,通过充足的积累,先抓住中国这个大市场的消费需求,我们就完全有优势打好这场仗。”周忠辉说,“最终竞争力的提升还是靠产品的创新和企业战略的转移,迎合消费需求。”
- 上一篇: 杜睿WMS仓库系统上线
- 下一篇: 手机辅料的应用分类及应用领域分类